【翻譯註解摘錄】談論服從權威必會提到的心理學用語"Milgram效應"簡介

註1:【翻譯註解摘錄】系列文章是在考慮到部份觀眾可能沒空看影片,或是對翻譯影片主題不感興去,但在該影片說明欄內的部份註解內容卻可能是其想看內容的情況。因此將部份翻譯影片註解依照內容屬性分類標籤整理後所產生的系列文章。

至於本Blogger中另一個類似的標籤【翻譯註解全文】系列文章,則是因為YouTuber的影片說明欄位有上限5000字的限制,因此在部份影片註解過長也無法靠刪減放入時,改成在說明欄放上超連結將註解全文移轉到Blog網站的形式來做註解所形成的文章。

註2:本文是將位於本站內的"【翻譯註解全文】TPPM翻譯[loop4]面對會長的開課致敬,千莉表示:「那我也來致敬Asacoco好了。」"文章中的重要註解抽出獨立成單篇文章,用意也是在於方便沒空看全文的人可以單就有興趣的部份單獨閱讀

原翻譯影片"[loop4]面對會長的開課致敬,千莉表示:「那我也來致敬Asacoco好了。」":






"Milgram效應"是從"Milgram實驗(Milgram experiment)"的研究結果所衍生出的詞彙,此實驗與Zimbardo的"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以及John B. Watson的"小艾伯特實驗(Little Albert experiment)"被稱為是心理學史上的三大禁忌實驗

(經現代實驗倫理委員會評估有違背科學實驗倫理之虞,當中的重點在於"可能會對受試者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影響")。

其中小艾伯特實驗研究的是"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就是巴夫洛夫的那隻聽到搖鈴就流口水的狗),而史丹佛監獄實驗則因研究內容與Milgram實驗相近(人類對權威的服從心理)而時常相提並論。

(順帶一題,Zimbardo與Milgram兩人不僅都是心理學界的重量級學者,而且他們早在中學時代就因在同校認識而成為好友了。)

由於Milgram實驗與另兩項實驗都非常著名且影響深遠,因此在中文Wiki條目內容已經寫得相當詳細,而因公視也曾播出Milgram實驗介紹節目且有YT連結,片中也有當時實驗過程的記錄影像:


關於此現象的解釋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較直覺易懂的論述就是"責任轉嫁比例":由於是"權威"命令執行,因此被問責是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是聽命行事」,而在審判二戰德軍將領時也確實有不少人用此論點來辯護:「這是軍令,在戰爭期間抗命是有可能被就地處決的,我當時的行為與道德良知無關,只是為了活下去而聽令行事而已。」。

在「責任可全數轉嫁給他人」、「周圍的人都做相同事的從眾心理」、再加上「戰爭時期的極端精神狀況」等各種影響下,最後仍能像"辛德勒的名單"般由理性與良知勝出的其實反而是非常罕見的,畢竟在戰爭時期國家的政治宣傳從頭到尾都在教你「別把對方當人看」,時間一久自然就對「人」的概念逐漸模糊麻木。

但有一點較特別的是Milgram效應雖然必然跟"權威"有關,但在"命令"與"服從"的部份則可能經由加工修飾後變得相當隱晦,以致於當事人時常是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服從了命令"。

例如在影片中千莉提的"幫書寫推薦序"例子當中,命令者為"寫序權威",服從者則為"消費者",而原本最關鍵的書本則變成了"要求執行的命令(買書)"。在這種情況下的Milgram效應服從者(消費者)並不會感受到任何壓力,但在做是否要買的決策時卻仍會受到推薦者的影響"既然連XXX都願意替這書寫序,那內容應該是有「掛保證」的",從而影響最終消費行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Fanbox資助流程圖解】在海外(日本以外地區)的Pixiv Fanbox資助付款流程與機制說明

【翻譯註解摘錄】日文裡同樣是指中年大叔的"おっさん(ossan)"與"おじさん(ojisan)"兩詞間的語感差異

【翻譯註解摘錄】發展心理學用語"典型發展(typical development, TD)"簡介